社会工作直接服务 方法及其应用 个案工作

[日期:2024-04-15]   来源:云南技能考试网  作者:云南技能考试网   阅读:22次

考情分析

本章主要涉及4个考点: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以及整合社会工作方法,在近几年考试中考查频率较高,多以案例题、论述题的形式考查,所占分值为15~25分。


备考指南

本章要特别重视,需作为重点章节进行学习和复习。

对个案工作相关的知识点,重点做好回答方案设计、案例分析的准备。建议理解各种服务模式的理论假设,明确每一种服务模式的特点和适宜解决的问题类型,在此基础上掌握各种服务模式的治疗技巧。

对小组工作相关的知识点,重点做好方案设计的准备。建议理解小组工作各种模式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包含各阶段工作内容的小组工作方案。

对社区工作相关的知识点,应同时做好回答方案设计、案例分析和论述题的准备。社区工作是我国社会治理和社会建设的重要基层载体,是社会工作发挥作用的重要场域,需做全面的理解和掌握,能够运用其解决社区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回应基层治理现代化这一政策热点。

“整合社会工作方法”这一知识点在以往的考试中虽然没有明确涉及,但是,随着命题进一步贴近实际问题的有效解决,进一步回应政策热点和社会问题,这一知识点将有很大可能出现,且会与诸如社会工作理论、社会服务方案设计或是社会工作实务领域等知识点混合出现。


本章脉络

社会工作直接服务方法及其应用

1.个案工作

(1)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应用

(2)个案工作的实务技巧及其应用

2.小组工作

(1)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应用

(2)小组工作的实务技巧及其应用

3.社区工作

(1)社区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应用

(2)社区工作的实务技巧及其应用

4.整合社会工作方法

(1)整合社会工作方法的特点

(2)整合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


知识解读

一、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应用

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三大直接方法之一。最早对个案工作进行清晰界定的是美国社会工作专家玛丽·里士满,她在《什么是社会个案工作》一书中对个案工作进行了概括:“个案工作包括一连串的工作过程,它以个人为着手点,通过对个人及其所处的环境作有效的调整,以促进其人格的成长。”在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中,不同的专家和学者对个案工作作出了不同的定义,总而言之,个案工作是指运用专业知识、方法和技巧,通过一连串的专业工作,帮助遭遇困难的个人或是家庭发掘和运用自身能力及其周围的资源,改善个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状况,实现对人的尊重和肯定的过程。

秉持人在情境中的视角,个案工作的本质是协调服务对象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状况,恢复和增强个人或是家庭的社会功能,提高人与环境之间的适配程度。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具有双重焦点,既关注心理因素,也关注社会因素。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在处理问题时注重从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着手,了解和分析个体内部要素和环境外部要素失去平衡的原因,并寻找重建平衡的方法。其理论假设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①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由生理、心理和社会三方面要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动

②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服务对象的问题要么来源于外部环境,即不良的现实生活环境;要么来源于内部要素,即不成熟或者有缺陷的自我和超我功能,呈现出“巨婴”状态;要么来源于过分严厉的自我防卫机制和超我功能,呈现出对自己要求过于苛刻的状态。

③对人际沟通的假设。有效的人际沟通交流必不可少,是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

④对人的价值的假设。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即使是暂时面临困扰的服务对象也具有可以挖掘的潜能。

(2)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分为直接治疗技巧(注重内部要素)和间接治疗技巧(注重外部要素)两大类。直接治疗技巧,即直接对服务对象进行介入的具体方法,包括非反思性治疗技巧和反思性治疗技巧两大类。非反思性治疗技巧指社会工作者直接向服务对象提供服务,服务对象只被动接受的各种治疗技巧,包括支持、直接影响和“探索-描述一宣泄”三种。

①支持指社会工作者通过同理、接纳、尊重等方式减轻服务对象的焦虑和不安,给予服务对象必要的肯定和认可。

②直接影响指社会工作者通过直接表达自己的态度、意见和看法促使服务对象发生改变。

③“探索一描述一宣泄”指社会工作者通过引导服务对象描述和解释自己的困扰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变化过程,为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情绪宣泄的机会,以调整服务对象的心理状态。

反思性治疗技巧指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服务对象相互沟通交流,引导服务对象分析和理解自身问题的各种方法,包括现实情况反思、心理动力反思和人格发展反思三种。

①现实情况反思指社会工作者引导服务对象对自己所处的实际情况作出符合实际的省察和理解的技巧。

②心理动力反思指社会工作者协助服务对象正确了解和分析自己内心的反应方式的技巧。

③人格发展反思指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重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经历、调整自己人格的技巧。间接治疗技巧,着重于服务对象的外部环境,即通过改善周围环境或者辅导重要关系人,通过他们对服务对象产生影响的治疗技巧。间接治疗技巧一般认为有维持、直接影响、“探索-描述-宣泄”和现实情况反思四种技巧。这些技巧与直接介入的辅导技巧相同,只不过所针对和运用的对象不同,间接辅导技巧的对象包括服务对象的父母、朋友、同事、亲属、老师、邻里和社区工作者等。

(3)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特点。

①注重从人际交往的场境中了解服务对象。这是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研究阶段。只有在具体的人际交往场境中进行日常化的观察,才能够全面了解和准确把握服务对象问题产生的原因。

②运用综合的诊断方式确定服务对象问题的原因。这是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诊断阶段,包括心理动态诊断、缘由诊断和分类诊断。

图片

③采用多层面的服务介入方式帮助服务对象。这是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治疗阶段,共分为递进的5个层面:一是改善服务对象的内在心理状态:二是减轻服务对象系统功能的失调;三是增强服务对象的适应能力;四是挖掘服务对象的潜能;五是改善服务对象的人际交往关系。

2.认知行为治疗模式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短期治疗模式,是行为主义和认知学派发展融合的产物,其特点是将认知治疗和行为治疗相结合。

(1)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基本假设。认知行为治疗模式是以人的认知和行为作为介入焦点的治疗模式,共包含两项基本假设。

①认知对人的情绪和行为有重要的影响。比如,大学生小王性格内向,认为自己无法在众人面前公开演讲,这种认知会导致小王在面对众人时产生焦虑和畏惧情绪,因而容易产生退缩和回避的行为。

②人的行动能够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情绪。比如,小王的退缩和回避行为会使其丧失进行公开表达的锻炼机会,一旦被迫进行公开表达,很有可能会失败,这种失败进一步强化了其认为自己无法在众人面前公开演讲的认知,强化其对自身的负面评价。

(2)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治疗方法。作为一种短期治疗模式,认知行为治疗模式一般会安排5~20次的面谈,每次面谈的时间约45~50分钟,一般为每周1次。认知行为治疗模式既关注服务对象此时此地的经验和感受,同时也关注服务对象的家庭背景、创伤经历和儿童早期的发展状况。以下是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常用技巧:

①个案概念化,是指将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原则用于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具体分析,以作出适合服务对象的服务设计。

②合作式的治疗关系,是指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建立起友好、信任和平等的合作关系,一起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设计和执行服务治疗计划等。

③苏格拉底式的提问,是指通过提问式的对话方式引导服务对象省察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认知行为治疗模式强调让服务对象参与具体的学习过程,而非强迫服务对象接受治疗理论和概念。

④结构化和心理教育,是指通过让服务对象设计日程的安排、提供反馈、反思日常生活经验等,帮助服务对象规划自己的生活,提高其学习能力,以充分发挥面谈辅导的治疗效果。

⑤认知重塑,是指采用各种方式帮助服务对象认识和改变无效的认知和思维方式,加强服务对象的理性认知能力。

(3)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特点。

①认知行为治疗模式注重认知和行为因素的结合。

②认知行为治疗模式采用综合的方式开展个案服务。

3.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由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AlbertEllis)根据多年临床经验为基础提出的。由B引发C的;一般认为某事会引发某种情绪结果,但是理性情绪治疗模式认为情绪结果与对事件的认知关系更大,因此,要改变C,必须要调整B。需要调整的B被称为非理性信念,是指那些把特定场景中的经验绝对化、普遍化和抽象化之后形成的与事实不符的想法和观点。

(2)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

①非理性信念的检查技巧,即对服务对象的非理性信念进行探寻和识别的具体方法,主要包括反映感受、角色扮演、冒险和识别。

②非理性信念的辩论技巧,即对服务对象的非理性信念进行调整的具体方法,主要包括辩论、理性功课、放弃自我评价、自我表露、示范、替代性选择、去灾难化和想象。

(3)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特点。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主要围绕服务对象的非理性信念展开,其特点主要包括明确辅导要求、检查非理性信念、与非理性信念进行辩论、学会理性的生活方式和注意巩固服务效果5个方面。

4.任务中心模式

任务是指服务对象为解决自己的问题而需要做的工作,是服务介入工作的核心,解决问题是目标,任务是解决问题的手段。

(1)任务中心模式的理论假设。任务中心模式在运用时非常关注服务对象的自主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服务对象具有处理自己的问题的权利和义务,二是服务对象具有解决自己问题的潜在能力。

(2)任务中心模式的治疗技巧。任务中心模式把“有效的沟通行动”作为重要的治疗技巧,而有效的沟通行动需要达到的功能有探究、组织、意识水平的提升、鼓励和方向引导等。另外有效的沟通行动必须具备有系统、有反应等要素。

(3)任务中心模式的特点。任务中心模式的特点包括清晰界定问题、明确界定服务对象和合理界定任务三点,也只有满足了这三个特点,才能够满足介入时间有限、介入目标清晰、介入服务简要、服务效果明显和介入过程精密这5个任务中心模式的基本要求。

5.危机介入模式

危机是指一个人的正常生活受到意外危险事件的破坏而产生的身心混乱的状态,危机介入模式就是针对这样的状况而开展的专业介入服务。

(1)危机介入模式的相关理论。危机通常分为普通生活经历危机和特殊生活经历危机两类,危机的发展一般分为四个基本阶段,即危机、解组、恢复和重组。

(2)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危机介入模式的原则包括及时处理、限定目标、输入希望、提供支持、恢复自尊和培养自主能力。危机介入模式通常涉及三个方面的基本服务,包括危机中无助感受的处理、外部资源的挖掘以及服务对象应对危机能力的提升。

(3)危机介入模式的特点。

①迅速了解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运用开放式提问方式引导服务对象整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有助于快速了解服务对象的问题。

②迅速进行危险性评估并作出判断。迅速评估服务对象的危机程度和问题,对于危机介入模式至关重要。

③有效稳定服务对象的情绪。

④有效协助服务对象解决面对的问题。

6.人本治疗模式

人本治疗模式由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在总结临床介入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充分贯彻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原则,注重感受和反映服务对象的内心变化。

(1)人本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人本治疗模式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其理论假设如下:

①人具有巨大的内在潜能,有追求不断发展的基本趋向。

②自我概念是服务对象对自己的看法,包括服务对象对自己的知觉和评价、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知觉和评价、对环境的知觉和评价三个部分。自我概念是人在与周围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产生的。

③当来自他人的价值标准在内化的过程中与服务对象的内心要求发生冲突时,会使服务对象的自我概念与真实的经验和感受相冲突,从而产生心理适应不良和心理适应失调的情况。

(2)人本治疗模式的治疗策略。人本治疗模式认为有效的辅导方式并不是具体辅导技巧的运用,而是要创造出一种充分接纳的环境使服务对象接近自己的真实需要,从而解决其面临的问题,促使服务对象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3)人本治疗模式的特点。人本治疗模式具有注重社会工作者自身的品格和态度、强调建立积极有效的辅导关系以及关注具体的辅导过程三个特点。值得注意的是,人本治疗模式非常关注治疗关系的建立,要求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具备真诚、同感和无条件积极关怀三项充分必要条件。

7.家庭治疗模式

家庭治疗模式中常用的有两种: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和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

(1)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以家庭作为基本的治疗单位,假设家庭的动力和组织方式与个人的问题密切相关。家庭系统、家庭结构和家庭生命周期都会对个人和家庭的问题产生重要影响。病态的家庭结构会妨碍家庭功能的正常发挥,造成个人的适应不良,而在家庭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也可能会引发各种适应问题。


知识加油站

病态家庭结构的基本方式包括:

(1)纠缠与疏离。如果家庭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的边界不清晰就会出现纠缠与疏离的现象。其中,子系统之间的关系过分密切,称为纠缠。子系统之间的关系过分疏远,称为疏离

(2)联合对抗。当家庭成员之间出现相互冲突的现象时,有些成员就会形成同盟,与其他成员对抗,这就是联合对通过第三方实现相互沟通交流,这样就把第三方带种现象称为三角缠

(4)倒三角。在核心家庭中,权力一般操纵在父母手中,但有些家庭由于某些原因,导致子女支配父母或子女与家长争权,出现权力结构的倒置现象,称为倒三角。

(2)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

①重演,即让家庭成员重现交往场景尤其是冲突过程,从中呈现家庭的结构和交往方式。

②集中焦点,即让家庭成员的注意力集中在家庭结构和交往方式上。

③感觉震撼,即利用重复、强调等方式突出社会工作者所强调的要点。

④划清界限,即帮助服务对象理清交往的边界线,从而调整家庭结构和交往方式。

⑤打破平衡,即协助家庭成员挑战家庭的病态结构,调整家庭的互动方式。

⑥互动方式,即引导服务对象注意和反思成员之间的交往方式。

⑦协助建立合理的观察视角,即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向家庭成员提供专业建议,协助服务对象建立合理的观察视角。

⑧似是而非,即通过强化问题协助家庭成员整理原有的模糊不清的错误想法。

⑨强调优点,即引导家庭成员注意家庭成员和家庭整体的优点,避免过分关注家庭的不足。

(3)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的特点。

①进入家庭时要注意以家庭整体作为工作焦点,关注家庭的基本结构和成员之间的交往方式。

②评估时关注家庭功能的失调状况。

③介入时强调家庭功能的恢复。

(4)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

①对人的理解。萨提亚认为人是善的,只有保持与他人的充分交流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资源。

②对困难的理解。萨提亚认为人出现问题的真正原因是错误的应对方式。

③对家庭的理解。萨提亚认为家庭对人的成长意义巨大,在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差异时,通常有要求全部保持一致的封闭式和允许弹性处理的开放式两种类型。

(5)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治疗方法。

①自尊和自我价值的诊断。通常采用走冰山的方式引导家庭成员的深度觉察。

②沟通方式的诊断。根据沟通中对自我、对方和场景3个方面关注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指责型、讨好型、超理智型、打岔型和一致型5种类型。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更加关注治疗过程,治疗技巧的运用则在次要。

(6)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特点。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对自尊的强调、关注经验的整合、注重感受的改变。


二、个案工作的实务技巧及其应用掌握

1.个案工作的阶段性特征及其要求

(1)申请与接案。接案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通常面临三项基本的任务:鼓励服务对象积极面对改变、明确服务对象的改变要求和确认求助对象的受助身份。

在这一阶段,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非常重要,社会工作者应积极与服务对象沟通,用真诚、尊重、接纳等方式营造良好的氛围,尽快与服务对象建立互相信任的专业关系。

(2)预估与问题分析。本阶段资料收集和评估同步进行,通过收集与服务对象问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对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影响因素、发展状况以及服务对象所拥有的资源等进行评估,从而作出初步判断。

(3)制订计划。本阶段应尽可能鼓励服务对象共同参与,服务对象在过程中的参与不仅能激发服务对象的改变动机,还提供了平等交流的机会。服务计划的内容一般包含7个方面:一是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等与问题有关的信息;二是服务对象希望解决的问题,对问题进行准确表述;三是理论依据,包括其基本概念与实务应用重点;四是服务计划的目标,包括总目标和分目标;五是服务开展的基本阶段和采取的主要方法,包括对问题、方法、效果、所用资源的阶段性呈现;六是服务开展的期限,包括服务时间安排和频率等;七是联系方式,确定线上或是线下的联系方式以保证双方能够及时沟通。

为了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增强服务对象改变的动力,在制订好服务计划之后社会工作者应与服务对象以比较正式的形式签订服务协议。服务协议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

(4)开展服务。一般来说,服务的推进遵循从能做的开始、从愿意合作的着手、采取综合的服务策略等原则,社会工作者需要根据服务计划逐步推进,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服务开展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应将专业价值融入整个过程和具体的方法使用中,根据实际情况扮演使能者、联系人、教育者、倡导者、治疗者等多种专业角色,积极动员和链接各种非正式和正式社会资源,解决服务对象面临的问题。

(5)评估与结案。在本阶段,社会工作者有结案、成效评估和跟踪服务三项重要任务需要完成。

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问题的解决程度、服务计划的执行情况、服务关系等状况进行评估,以确定是否需要结案。在结案之前,社会工作者应做好以下4项工作:一是预先告知服务对象,以便服务对象提前做好准备;二是巩固服务对象的改变和进步;三是与服务对象一起探讨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为服务对象结案之后独立面对问题做好准备;四是鼓励服务对象表达结案时的情绪,并与服务对象讨论之后的跟进服务。

成效评估是重要环节。评估涉及3个方面,包括服务对象的改变状况、工作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介入服务过程的各种资源等。

跟踪服务一般通过以下三种方法体现:安排一些结案之后的练习,来巩固服务对象已取得的进步,增强服务对象独立面对问题的能力;调动服务对象周围的资源,增强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持续评估服务工作的效果。

2.个案工作的常用技巧

(1)会谈。

①个案会谈的类型。根据会谈的目的和功能,可以把个案会谈分为建立关系的会谈、收集资料的会谈、诊断性会谈、治疗性会谈和一般性咨询会谈5种类型。

②个案会谈的安排。个案会谈的安排涉及多方面工作,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的任务:

③个案会谈的技巧。个案会谈的技巧包括支持性技巧、引导性技巧和影响性技巧。

支持性技巧的主要功能是使服务对象感受到被理解、被接纳,鼓励服务对象多表达,可以借助语言、肢体等多种方式进行。

引导性技巧的主要功能是引导服务对象整理想法,探索内在经验。

影响性技巧的主要功能是使服务对象产生松动或是改变原有的错误认知或行为方式。

(2)记录。记录是指社会工作者根据服务开展的进程,对服务过程进行科学、系统记载和存档的过程。

①个案记录方式。根据记录时所使用的工具,可以把个案记录分为文字记录、录音和录像等形式。

②个案记录的要求。个案记录的格式有一定要求,个案记录的内容要呈现出现在与过去、事实与推断的逻辑。

③个案记录的作用。个案记录除了要记载个案的具体情况之外,还包括跟进服务、进行评估、作为转介依据、作为机构评估依据和作为未来进行研究的参考等作用。

(3)收集资料。收集资料时常用的一些技巧包括:

①会谈。会谈的运用有自我陈述和对答两种常见的方式。

②调查表。调查表主要用于收集资料,特别是一些涉及隐私或是不便于在别人面前表达的资料。调查表主要分为两种:结构式调查表,有预先设计好的问题和答案选项;非结构式调查表,只有预先设计好的问题,答案采取开放式。

③观察。观察主要用于收集人际交流或是与个人生活场境化交往相关的资料。参与观察是社会工作者在观察过程中直接参与观察对象的活动;非参与观察是社会工作者在观察过程中不直接参与观察对象的活动。

④现有资料。根据资料呈现的方式,现有资料可分为文献记录和实物两类。

(4)制订服务计划。制订一个可行的服务计划是服务介入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之一,需要掌握的一些技巧包括:

①目标清晰而且现实。服务计划的目标应清晰易懂而且现实。服务目标的制定需要符合可观察、可测量、积极正向等条件。

②服务对象的范围明确。社会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应坚持以服务对象为主、以服务对象身边的重要他人为参与者、以其他重要他人为支持者。

③策略合理。社会工作服务方案包括服务的策略,即服务介入工作的基本方法、技巧、步骤以及时间安排等。要注意服务策略与服务目标的一致性,服务策略之间要协调。

(5)评估。在评估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常用技巧:

①正确运用评估类型。评估一般分为效果评估和过程评估两大类,在实际服务中,评估任务是综合的,评估方法的使用也将是综合性的。

②合理运用评估方法。常见的评估方式包括问卷评估、行为评估和心理测量等。社会工作者应根据不同的目标选择合适的评估方式。

③鼓励服务对象的积极参与。

④坦诚与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