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88147524
15887873230

2022年云南省茶艺师技能等级证书培训报名:沏好茶的基本要求

[日期:2022-06-10]   来源:云南技能考试网  作者:云南技能考试网   阅读:777次

《茶艺师》云南省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报名流程

茶艺师是茶叶行业中具有茶叶专业知识和茶艺表演,服务,管理技能等综合素质的专职技术人员。

1.鉴别茶叶品质;

2.根据茶叶品质,选择相适的水质、水量、水温和冲泡器具,选配茶点;

3.根据茶艺要求,选配音乐、服装,插花、熏香等;

4.展示、解说茶水冲泡流程和技巧;

5.介绍名茶、名泉及饮茶知识、茶叶保管方法等。

更多技能培训与证书报考请咨询18206863120(微信同号)

茶艺师是指在茶艺馆里、茶室、宾馆等场所专职从事茶饮艺术服务的人员。茶艺师属于新兴的职业,尚未被社会充分认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重视健康与保健;作为绿色饮品的茶和修身养性的茶文化将为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喜爱。同时,大众对于文化消费要求也会随之加剧与提升,社会对茶艺表演的认知度和需求量也将逐年增加。茶艺师的地位和需求量也将得到大幅度提高。可以说茶艺师是一个具有广阔前景的职业。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6年出台《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凡是从事相关职业的人员都需参加茶艺师资格考试与鉴定,取得相应资格后方可上岗。因而茶艺师职业资格证书逐步成为就业通行证,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应试人数也因此而日益攀升。

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茶艺师资格考试报名条件

(一)茶艺师 国家资格五级:1、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2年以上。

(二)茶艺师 国家资格四级:1、取得本职业初级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2、取得本职业初级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3、取得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中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等以上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

(三)高级茶艺师 国家资格三级:1、取得本职业中级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2、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7年以上。3、取得高级技工学校或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证的,以高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高等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4、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大专以上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生,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

(四)技师茶艺师 国家资格二级:1、取得本职业高级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经本职业技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2、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7年以上。3、高级技工学校本专业毕业生,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满3年。

(五)高级技师茶艺师 国家资格一级:1、取得本职业技师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技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2、取得本职业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更多技能培训与证书报考请咨询18206863120(微信同号)



沏好茶的基本要求

1.水质、水量、水温要求

(1)水质要求

古人论水,大多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观察和研究,虽不乏主观的推测、判断,但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如古人不推崇用井水煮茶,这一点用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井水虽为地下水,在地层渗透的过程中,溶解了较多的矿物质,含盐量较大。而且井水大多是浅层地下水,水源易被污染,因此井水不适用于烹茶,与现代研究多少有相似之处。所以古人"井水取汲多者""水不问江井,要之贵活",因为活水水源清洁卫生。又如古人崇尚的"乳泉"即岩洞中钟乳石上滴下的水。现在我们知道这种水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因而口感清新爽口。

在泉水、江水、河水、湖水中又独以泉水泡茶为上佳。清、甘、轻、洁、寒、活的泉水之所以适宜泡茶,是因为泉水在涌出地面之前,作为地下水在流经地层的过程中被岩沙层反复地过滤,杂质被清除,因而十分洁净清爽。再加上泉水涌出地面之后,吸收了空气中的氧分而增加了溶解氧,在水中的二氧化碳的作用下,溶解了钠、钾、钙等矿物质,水质更加纯净,并且有益健康。加热后呈酸性碳酸盐状态的矿物成分分解,释放出碳酸气。所以以泉水烹茶,饮用时分外清激甘美。

其次是溪水、天落水,再次是江水、河水、湖水等。现在我们一般不会直接饮用江水、河水,而是饮用经过了消毒、杀菌等加工处理后的自来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生活饮用水(当然包括泡茶用水),已有条件得出科学的水质标准。

卫生饮用水的水质标准,以国家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颁有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为规范。该标准自2007年7月1日起全面实施,主要包括以下4项指标∶

1l)感官指标色度不超过15度,并不得有其他异色;混浊度不得超过5度不得有异味;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物。

2)化学指标pH值为65~85,总硬度不高于25度,要求氧化钙不超过250mgl,铁不超过0.3me/L,锰不超过0.1mg/L,铜不超过10mg/l,锌不超过10mg/L,探发酚类不超过0.02mg/L,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不超过0.3mp/L。

3)毒理学指标氯化物不超过1.0mg/L,适宜浓度0.5~1.0mg/L,氰化物不超过0.05mg/L,砷不超过0.01mgL,镉不超过0.05mg/L,铬(六价)不超过0.05mg/L,铅不超过0.01mg/L。

4)细菌总数在1mL水中不得超过100个,大肠杆菌在100mL.水中不得检出。

现代科学要求、湖茶的好水除了要无毒或不超过有毒的标准、无污染或不超过污染的规定之外。还要有利于溶解茶叶的有益成分。茶叶本身含有许多能够溶解于水的有机物。如茶多酚、咖啡因、蛋白质、氨基酸、果胶质糖类、色素、维生素和芳香物质等。这些物质是构成茶叶香味的主要成分。泡茶时,茶叶中的这些物质能够溶解于水中的多少,取决于泡茶所用水质及水中所含多种成分与茶中所含有机物质的融合产生的化学反应。因此水质以及水中含有的利于溶解茶叶的有益成分的多少是决定泡茶效果的关键。

水的硬度与茶汤品质也有密切关系。首先水的硬度影响水的pH值(酸碱度),而pH值又影响茶汤色泽。当pH值大于5时,汤色加深;当pH值达到7时,茶黄素就倾向于自动氧化而损失。其次,水的硬度还影响茶叶有效成分的溶解度。软水中含其他溶质少,茶叶有效成分的溶解度高,故茶味浓;而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和矿物质,茶叶有效成分的溶解度低,故茶味淡。如水中铁离子含量过高,茶汤就会变成黑褐色,甚至浮起一层"锈油",简直无法饮用。这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与铁作用的结果。如水中铅的含量达到0.1×10-6mg/kg时,茶味变苦;镁的含量大于2×10-6mg/kg时,茶味变淡;钙的含量大于2×10-6mg/kg时,茶味变涩,若达到4×10-6mg/kg,则茶味变苦。由此可见,泡茶用水以选择软水或暂时性硬水为宜。

(2)水量要求

1)泡茶水量的多少与所泡茶量有关。一般来说,红茶、绿茶、花茶类,每克茶叶以冲泡50~60mL沸水为好。通常,一只普通的100~150mL的茶杯,放入2~3g茶叶就可以了。冲泡时,先冲上1/3杯沸水。少顷,再冲至七八成满。因为中国人习惯上认为,"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如果改用茶壶泡茶,也可参照上述比例冲泡。

2)泡茶水的用量还与茶类有关。用乌龙茶、普洱茶泡茶,同样的茶壶或茶杯,就需茶叶6~10g,用茶量高出大宗红、绿茶1倍以上。而沸水的冲泡量却要减少50%。

少数民族喝的砖茶,其主要作用是补充营养,帮助消化。因此,茶汤浓度很高。煎煮砖茶时,通常50g左右捣碎的砖茶,加水1.5kg左右,煨在壶内煎煮。这样,随时可以根据需要调制成酥油茶或奶茶。

3)一般泡茶,茶与水的用量并没有一定的比例,因个人的习惯与嗜好而异。茶多水少,则味浓;茶少水多,则味淡。但是在评茶与品茶时,茶与水的用量则为每杯置茶5g,冲沸水250mL。

泡茶除了要把握好茶与水的配比、茶叶冲泡时间的长短外,还要掌握适度的泡茶水温。古人对泡茶水温十分讲究。他们认为泡茶烧水,要大火急沸,不要文火慢煮。以刚煮沸起泡为宜,用这样的水泡茶,茶汤香味皆佳。如水沸腾过久,即古人所称的"水老"。此时,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挥发殆尽,泡茶鲜爽味便大为逊色。未滚沸的水,称为"水嫩",也不适宜泡茶,因水温低,茶中有效成分不易泡出,使香味低淡,而且茶浮水面,饮用不便。

一般来说,泡茶水温的高低,与茶叶种类及制原料密切相关∶较粗老原料加工而成的茶叶。宜用水直接冲泡;细嫩原料加工而成的茶叶,宜用降温以后的沸水泡茶。体来说,少数民族饮用的用粗老原料加工而成的砖茶、打碎以后即使用100℃5水冲泡,也很难将其浸泡出来。所以,喝砖茶时,须先将打碎的砖茶放入容器中加定数量的水,再经煎煮,方能饮用。

各种鸟龙茶、普洱茶和沱茶,因采用新梢快要成熟时的茶叶加工,而且每次用茶量较多,即使采用95℃的沸水直接冲泡,温度仍然不够,必须用100℃的滚沸开水冲泡。冲泡乌龙茶时,为了保持和提高水温,还要在冲泡前用开水烫热茶具,冲泡后在壶外淋开水。常常将茶具烫热后再泡茶。

普通红茶、花茶和绿养,采制时要求原料粗嫩适中,可用滚沸不久的90℃左右的水冲泡。至于采摘芽叶比较细嫩的高档红茶、绿茶,特别是一些细嫩名茶,如洞庭碧螺春、西湖龙井、南京雨花茶、君跟针等,如果用沸腾的开水泡茶会使茶叶泡熟变色,一般以水温80℃左右为

冲泡细嫩名优茶时,般不用刚烷开的沸水。而是用热水瓶中已储存3~4h后的开水。因为用100℃的益的营养成分遭到破坏,茶特有的风味和特色。大到时适宜的水温。这样可使明而不暗,饮之可口,视之动情,使人获得精神和物质上的享受。

2.茶与冲泡器具的搭配

自古以来,比较讲究品茶艺术的茶人都注重品茶韵味,崇山意境高雅,强调"壶添品茗情趣、茶壶增壶艺价值”。认为好茶好壶,犹似红花绿叶,相应生辉。有关因茶制宜选配茶具的记述是很多的,还要会配好茶具。因此,在历史上,有关因茶制宜选配茶具的记载是很多的。唐代陆羽题干对各地所产瓷器茶具的记述也是很多的。他在做了比较之后认为,茶具"邢(今河北巨鹿、广宗以西,氏河以南,沙河以北地方)不如越(今浙江绍兴、萧山、浦江、上虞、余姚等地)"。这是因为唐代人们喝的是饼茶,茶须烤炙研碎后,再经煎煮而成,这种茶的茶汤呈"白红"色,即"淡红"色。一旦茶汤倾入瓷茶具后,汤色就会因瓷色的不同而起变化。"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今安徽寿县、六安、霍山、霍邱等地)瓷黄,茶色紫;洪州(今江西永修、锦江流域和南昌、丰城、进贤等地)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而越瓷为青色,倾入"淡红"色的茶汤后,呈绿色。陆氏从茶叶欣赏的角度,提出了"青则益茶",认为以青色越瓷茶具为上品。而唐代的皮日休和陆龟蒙则从茶具欣赏的角度提出了茶具以色泽如玉,又有画饰的为最佳。

宋代开始,饮茶习惯逐渐由煎煮改为"点注",团茶研碎经"点注"后,茶汤色泽已由原先的"白红色"变为"白色"了。这样,唐时推崇的青色茶碗也就无法衬托出"白色"。而此时作为饮茶的碗已改为盏,这样,对盏色的要求也就起了变化∶"盏色贵黑青",认为黑釉茶盏才能反映出茶汤的色泽。宋代蔡襄在《茶录》中写道∶"茶色白,宜黑盏。建安(今福建建瓯)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焙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蔡氏特别推崇"绀黑"的建安兔毫盏。

明代,人们已由宋时的团茶改饮散茶。明代初期,饮用的芽茶,茶汤已由宋代的"白色"变为"黄白色"、这样对茶盏的要求当然不再是黑色了,而是时尚的"白色"。对此,明代张源在《茶录》中写道∶"茶瓯以白瓷为上,蓝者次之。"明代中期以后,瓷器茶壶和紫砂茶具兴起,茶汤与茶具色泽不再有直接的对比与衬托关系。人们饮茶注意力转移到茶激发的韵味上来了,对茶叶色、香、味、形的要求,侧重在"香"和"味"。这样,人们对茶具特别是对壶的色泽,并不给予较多的注意,而是追求壶的"雅趣"。明代冯可宾在《茶笺》中写道∶"茶壶以小为贵。每一客,壶一把,任其自斟自饮,方为得趣。何也?壶小则香不涣散,味不耽搁。"强调茶具选配得体,才能尝到真正的茶香味。

清代以后,茶具品种增多,形状多变,色彩多样,再配以诗、书、画、雕等艺术,从而把茶具制作推向新的高度。而多茶类的出现,又使人们对茶具的种类与色泽,质地与式样,以及茶具的轻重、厚薄、大小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一般来说,饮用花茶,为了有利于香气的保持,可用壶泡茶,然后斟入瓷杯饮用。饮用大宗红茶和绿茶,注重茶的韵味,可选用有盖的壶、杯或碗泡茶;饮用乌龙茶则重在"啜",宜用紫砂壶来泡茶,然后将茶倒入白瓷杯中饮用。如果是品饮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黄山毛峰等细嫩名茶,则除用玻璃杯冲泡外,也可选用白色瓷杯冲泡饮用。但不论冲泡何种细嫩名优绿茶,茶杯均宜小不宜大∶大则水量多,热量大,会将茶叶泡熟,使茶叶色泽失却绿翠;其次会使芽叶软化,不能在汤中林立,失去姿态;再次会使茶香减弱,甚至产生"熟汤味"。此外,冲泡红茶、绿茶、黄茶、白茶,使用盖碗,也是可取的。在我国民间,还有"老茶壶泡,嫩茶杯冲"之说。这是因为较粗老的茶叶,用壶冲泡,一则可保持热量,有利于茶浸出物溶解于茶汤,提高茶汤中的可利用部分;二则较粗老的茶叶缺乏观赏价值,用来敬客,不大雅观,这样,还可避免失礼之嫌。而细嫩的茶叶,用杯冲泡,可以一目了然,可供欣赏。


云南技能考试